00:14:04
过去半年,就业市场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曾经的“幽灵职位”、“安静解雇”、“职业缓冲”等热词还未远去,新一轮的变革已经带着新的企业流行语席卷而来。新的经济数据揭示了人们在求职、留任和晋升方面面临的严峻现实,而年轻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男性,正首当其冲。
商业分析领域流传着一个有趣但并非完全不准的轶事:如果你想找到一个即将面临糟糕就业安全的行业,只需看看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去向。
1980年代石油危机前,他们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亚洲金融危机前,是外包运营;互联网泡沫前,是早期科技公司;全球金融危机前,是金融业;而在最近十年,则是向顶尖毕业生支付高薪的大型科技公司。
问题在于,当大多数人追赶潮流时,他们往往发现自己为一个不复存在的职位overqualified(资历过高)。过去十年的故事是“被工厂解雇的人应该去学编程”,再之前则是“每个人都应该去读MBA”。根据研究生管理入学委员会(GMAC)的数据,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2002年,希望提升停滞职业的人们报考商学院研究生课程的人数达到了历史顶峰。
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与非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现已相同。一些文章据此得出结论,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回报的终结,但这可能是一种为了夸张效果而过于简化的说法。
需要理解两个关键细节:
然而,大学学位并非免费。许多人开始意识到,早期没有债务的少量资金,有时可能比后期有大量还款的更多资金更可取。对于一项需要40或50年回报期的投资来说,每年的计算似乎都变得更糟一些。
一个更重要的点是,上述失业率问题目前主要适用于男性。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差距虽然历史上一直存在,但仍然相当大,并且在男性差距消失的同时,女性的差距实际上在扩大。
这种差异揭示了就业市场的其他近期趋势: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跳槽”带来的回报正在消失。过去,对公司过于忠诚的员工统计上比那些为晋升或加薪而跳槽的人赚得少得多。但在过去一年,这种好处几乎消失了。
这 partly 是因为整体工资增长放缓,但一个更大的趋势是就业市场正在鼓励人们原地不动。没有人招聘,没有人离职,没有人争取晋升,没有人做任何可能让自己成为下一轮裁员目标的事情。
报告显示,有些人甚至拒绝那些可能被视为职业发展的新工作机会,以便留在一个他们已经通过试用期、感觉被解雇风险较低的职位。这种趋势被称为“Job Hugging”(工作拥抱)。结合并不出色的新就业数据来看,这总体上不是一个好迹象,但这是所有方面对不确定性增加做出的逻辑反应。
尽管存在污名,但当前就业市场中最安全的群体之一恰恰是进入传统女性主导领域的男性。
例如,医疗保健等领域本身失业率较低,并且男性常常发现更容易获得这些职位,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可能更能胜任这些角色所需的体力工作。这被称为“玻璃电梯效应”(Glass Elevator Effect)——男性在这些领域中往往更容易获得晋升。
虽然初始薪水可能低于男性主导的领域,但在考虑了更高的职业发展机会后,终身收入会转而变得对他们有利。
更重要的是,与办公室政治相比,这类真正的专业领域更依赖于实际绩效和能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选择一个需求稳定、更看重技能而非趋势的行业,或许比追逐当下的热门领域更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