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20
拥有35年创业经验,并与知名企业家、Spanx创始人妻子共事,我常被问及如何教导孩子创业。回想自己缺乏导师的早年经历,总结了那些真希望创业之初就明白的道理,它们能帮你省下时间、金钱,并避免尴尬。
打造一个品牌需要远超预期的漫长时间。我曾向可口可乐总裁推介椰子水项目,他认可创意但直言:“这需要8年建设。”虽然存在特例,但我的经验印证了这一点——建立品牌基础、客户忠诚度、口碑传播绝非一蹴而就。社交媒体上的“一夜成功”故事极具误导性。创业需要长远眼光,做好投入数年时间、付出双倍预算的准备,专注于构建稳固的根基。
初次创业时,我天真地以为盈利就能装进口袋。在经营体育音乐CD业务时,零售商Montgomery Wards一笔150万美元的订单让我兴奋地想买房。但合伙人坚持将利润全部投入,用于签下体育联盟独家版权。尽管当时抗拒,事实证明这是关键决策——一年后公司以1600万美元售出。当业务开始盈利并形成势头,克制消费冲动,将利润用于业务扩张和规模化至关重要,尤其对于资金匮乏的初创者。
过度纠结细节、反复修改包装或等待“完美时机”会扼杀机会。行动迟缓曾让我错失交易、市场先机。创业初期,建立势头比追求完美更重要。允许过程存在混乱,无需万事俱备,启动本身就有价值。
亲友未必是支持者,常会质疑:“大公司为何不做?”“你经验不足”。这些声音可能在创意最脆弱时劝退你,或仅提供无实质帮助的鼓励。避免向不相关者寻求认可,转而向有成功经验的前辈请教。同时,学会果断说“不”。创业初期最大敌人是分心。平衡会被打破,时间极为宝贵,不必为拒绝晚餐或琐碎请求找借口,保护你的每一分钟专注力。
创业之初不必苛求完美方案。首个想法极可能随市场反馈而演变。产品包装、功能甚至核心创新点都可能根据用户意见调整。启动流程本身比初始构想的完整性更重要,最终形态常与起点不同。
创立Sheets(含咖啡因的口溶片)的惨痛教训印证了这点。尽管首周销量火爆,名人加持,巨额广告投入,但糟糕的口感(咖啡因苦味难掩)导致复购率骤降,项目迅速失败。明星和营销无法拯救劣质产品。必须痴迷于产品优化:倾听用户反馈、观察口碑传播、追踪复购数据。核心问题是:你的产品有何独特之处?能否清晰阐述其差异化价值和定位? 创业本质是提升现有事物或创造全新品类。
与朋友、家人合伙很常见,但“情谊至上”思维埋藏隐患。我曾两次因忽视协议而吃亏。必须预先设想最坏情况(如合伙人拿股份却不工作),明确退出机制和权责分配。投入时间与资金,聘请律师制定严密协议,彻底理解条款后再签署,为未来可能爆发的价值做好保护。
初创期创始人需身兼数职:从CEO到收发室。虽然不可能样样精通,但当有能力时,应尽快雇佣能弥补自身弱点的人才。这能释放精力,聚焦于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优势领域。
妻子给我的核心建议是:“制造产品,销售产品;持续循环”。创业者常陷入无关事务而迷失方向。归根结底,创造价值并实现变现是商业基石。简化思维:做好产品,卖掉它,用收入制造更多,再卖掉。将精力集中在真正带来收入的环节。
成败系于己身。无法依赖承包商或顾问。主动创造机会,构建品牌故事并推向市场。执行力是创业者的核心能力。
创业没有万能公式,但这些从35年历程中萃取的教训,能助你规避我曾付出的时间、金钱与尴尬代价,更高效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