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56
发布于: 2023年8月 | 深度分析
核心提要: 近期全球市场的一个核心矛盾是,尽管美国对华加征了关税,其股市却屡创新高。本文深入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如何通过“关税、减税、放宽监管”的三脚凳策略,以及美联储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的微妙转向,来应对潜在的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压力,为投资者勾勒出一幅更清晰的政策路线图。
市场最初普遍认为,加征关税将重创经济并导致市场崩溃。然而,现实情况是,自8月7日关税正式生效后,美国股市反而持续走高,不断刷新历史高点。这背后的逻辑远比表面现象更为复杂。
市场的“免疫”反应主要源于两个层面:心理适应性和政府策略的转变。
4月份宣布加征关税时,市场曾遭遇剧烈震荡。但此后,关税的实际生效日期被推迟了3个月,且最终税率从最初威胁的25%降至10%的基本关税(Base Tariff),叠加的报复性关税(Retaliatory Tariff)则被推迟。这个过程给了市场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适应“特朗普式”的谈判策略和关税威胁。
对比4月和8月的政府表态,可以明显察觉到立场的转变。此前,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和特朗普本人均表示,为让美国经济“更上一层楼”,愿意承受市场的短期阵痛。
然而,当4月市场剧烈波动,甚至国债市场出现异动,引发了“美元脱钩”的担忧时,政府迅速作出了让步,将部分关税推迟了90天。近期,政府高官的语调变为“附加关税将如冰块般融化”,暗示其策略本质上是“先抬高再降低”(Elevate to Delate),旨在为谈判争取筹码,而非长期维持高税率。
特朗普政府的终极目标是同时减少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单一政策无法实现此目标,因此他们构建了一个名为“三脚凳”(Three-legged Stool)的政策组合,三者相互支撑,形成闭环。
政策工具 | 核心作用 | 潜在风险 | 对冲机制 |
---|---|---|---|
加征关税 | 增加政府收入,减少贸易逆差 | 抑制经济增长,推高通胀 | 通过减税刺激内需,弥补增长缺口 |
实施减税 | 刺激国内经济,维持增长动能 | 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发债压力 | 关税收入可部分弥补赤字;放宽监管可降低发债成本 |
放宽监管 | 提升经济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 可能加剧金融风险 | 为减税和关税政策提供实施空间 |
具体来看,放宽监管包括多项措施:
这一系列操作的目的非常明确:在短期内,通过政策组合抵消关税的负面影响;在长期内,为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和美元霸权奠定基础。
面对白宫的巨大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的演讲发生了微妙而关键的转变。演讲分为两部分,传递了不同的信号。
鲍威尔回应了特朗普政府对近期就业数据疲软的担忧。他承认经济正处于一种“不寻常的平衡”(a curious kind of balance),但将其归因于疫情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如移民减少导致劳动力供需双降),而非经济即将衰退的信号。在通胀方面,他倾向于认同财政部的观点,即关税带来的通胀是“暂时性的”。这为未来的降息打开了大门,市场对此报以热烈回应。
更具深意的是第二部分。美联储正式修改了2020年8月为应对疫情而设立的“平均通胀目标制”(AIT)框架:
这意味着,美联储在短期姿态上转向鸽派(准备降息),但在长期政策框架上却转向了鹰派(为加息留出空间)。这解释了为何市场在欢庆降息预期之余,也对长期利率的下行幅度保持了谨慎。
当前的市场的逻辑已经改变。单纯的关税威胁已不再是主导市场的唯一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更为复杂和精密的政策组合。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点在于:
总而言之,美国政府正试图通过一套精妙的政策设计,在实现政治目标的同时,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投资者需要透过表面的噪声,理解其底层的财政和战略逻辑,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