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lize pricing account
【中国 北京で軍事パレード】極超音速兵器の脅威 小原凡司×小泉悠 2025/9/3放送<前編>
Cover

00:30:54

解析中国胜利日阅兵:极超音速武器威胁与中美俄朝战略博弈

2025年9月3日,中国在北京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军事阅兵,首次公开YJ-21极超音速巡航导弹等新锐武器,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日本专家小原凡司与军事分析家小泉悠在节目中深入解读了阅兵背后的军事战略与地缘政治信号。

阅兵的战略意图:历史叙事与军事威慑

此次阅兵选择在9月3日举行,标志着中国将“抗日战争”纳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框架中叙事。专家小原凡司指出,中国借此强调自身在二战中的贡献,并主张其在国际秩序形成中的合法性与话语权。

小泉悠则认为,中国通过此次阅兵展示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决心,其武器装备的种类、数量及技术水准已接近美国水平,体现出全面的军事现代化成果。

中俄朝三国首脑同框:政治表演与真实意图

中国国家主席、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首次在阅兵式上共同亮相,引发广泛关注。小泉悠分析认为,三国试图对外展示“团结一致”的形象,但实际各自国家利益与政治诉求存在显著差异。

小原凡司补充指出,中国希望通过此举向美国及其盟友展示其战略伙伴关系,但三国之间的合作仍缺乏实质性框架,更多是政治仪式性的表演。

极超音速武器YJ-21:技术突破与战略意义

此次阅兵中首次亮相的YJ-21极超音速巡航导弹具备以下特征:

  • 速度超过马赫5,远高于传统巡航导弹
  • 采用乘波体构型与超燃冲压发动机,具备高机动性
  • 飞行高度低于弹道导弹,更难被探测和拦截

小泉悠推测,该导弹射程可能超过1000公里,旨在执行“区域拒止”战略,阻止美国航母战斗群接近中国周边海域。

小原凡司则认为,YJ-21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威慑而非主动攻击。

极超音速武器的防御困境与日本应对

针对极超音速武器的防御,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现有拦截系统面临极大挑战:

  • 飞行高度低,雷达探测延迟
  • 速度极快,拦截窗口极短
  • 机动性强,预测弹道困难

日本计划在熊本县部署国产远程导弹,但小原凡司指出,防御系统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技术能力,更取决于使用武器的政治意志。

小泉悠强调,国家必须通过政策文件、军事演习与同盟合作等方式明确传递威慑信号,才能形成有效遏制。

智能化战争:中国军事战略的新方向

中国正推动军队从“机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其核心特征包括:

  • 大量使用AI驱动的无人作战系统
  • 发展“自主集群消耗战”战术(如无人机蜂群)
  • 通过信息支援部队整合情报、决策与打击链条

小泉悠指出,中美竞争焦点已转向“决策周期速度”,即谁能更快处理信息并下达指令。中国在此次阅兵中展示的电子干扰系统,也体现出“阻碍对手决策”的战略意图。

核心结论

此次阅兵既是中国军事技术的集中展示,也是其地缘战略意图的明确信号:通过极超音速武器等不对称战力遏制美国介入台海局势,同时借助与俄、朝的合作关系增强战略威慑。

然而,三国联盟缺乏实质性基础,更多是政治表演。对于日本等周边国家而言,应对极超音速威胁不仅需要技术投入,更需明确的政治意志与战略沟通。

© 2025 textliz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rms of services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