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lize pricing account
[하이라이트] 중국 최종병기 희토류, 30년 전부터 준비했습니다 (남궁민 북칼럼니스트)
Cover

00:33:25

中国“稀土武器”布局30年: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控制

从默默无闻到掌控全球命脉,稀土如何成为中国手中的“王牌”?这并非偶然的运气,而是一场始于30年前的长期战略布局。

核心数据: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全球每年稀土产量约24万吨,其中60%由中国生产。在某些特定稀土金属种类中,中国的生产占比甚至接近100%。

全球稀土格局:中国的主导地位

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一样,中国丰富的稀土储量并非刻意为之的结果,而是地质分布的客观事实。然而,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占全球石油产量40%的份额相比,中国单国就掌控了全球稀土产量的60%,形成了更加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稀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可替代性——不同稀土元素具有特定化学性质,微小差异就可能导致最终产品性能的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许多高科技产品和军事装备都离不开这些稀有金属。

三十年布局:从战略愿景到现实掌控

中国的稀土战略并非近期产物。早在1992年,中国领导人访问包头(中国最大的稀土金属矿)时就明确指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标志着中国领导层早已认识到稀土的战略价值,并将其提升到与石油同等重要的地位。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由技术精英主导的治理结构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多数中国高层官员拥有工程技术背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稀土金属的技术潜力和战略价值,并在决策层面形成共识。

三步走战略:从资源控制到产业主导

中国执行了一个精心设计的三阶段战略:

  • 第一阶段:资源控制 - 90年代起大规模勘探和开发国内稀土资源
  • 第二阶段:产业吸引 - 通过价格优势和政策激励,吸引国外高科技工厂迁往中国
  • 第三阶段:技术吸收 - 学习并掌握相关技术,建立自主生产能力

中国通过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补贴,说服日本等国的电子企业将工厂迁至中国,特别是稀土矿源附近地区,从而确保了稳定的供应链和技术的逐步转移。

稀土武器化:从合作到竞争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逐渐将稀土优势转化为战略杠杆。2019年,中国公开提及将稀土“武器化”的可能性;2021年,将国内稀土生产企业整合为一个控制70%产量的集团;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出口管制法》为限制稀土出口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一系列举措恰逢全球向电动车、可再生能源和半导体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这些产业高度依赖稀土资源,使中国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全球应对与未来挑战

面对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全球各国开始寻求应对策略:

  • 美国 - 将稀土元素开采视为国家安全问题,产量份额已恢复至15%
  • 欧洲 - 受环境和民众抗议制约,本土开采面临巨大挑战
  • 澳大利亚 - 成为西方阵营中最有希望的替代供应国

然而,建立新的供应链需要时间——从勘探到正常生产通常需要10-20年。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早期投资,已控制了缅甸(世界第三大稀土生产国)、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以及非洲多个国家的稀土采矿权。

市场机制也是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全球稀土市场总规模仅约6万亿韩元(约合60亿美元),中国可以通过价格控制策略,在必要时进行倾销,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从而维持其主导地位。

结语:重新定义的资源博弈

中国的稀土故事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资源战略模式——不是简单地出售原材料,而是通过长期布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技术优势,最终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场持续30年的战略布局,不仅改变了全球稀土市场的格局,也重新定义了资源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向绿色能源和高科技转型的今天,稀土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焦点,而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已经占据了先手优势。

© 2025 textliz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rms of services privacy policy